對于很多初學唱歌的人來說,唱歌大多是白嗓子,也就是聲音沒感染力,沒有任何美感,帶給聽眾一種尖銳、蒼白的感覺,其實無論是學美聲還是通俗,又或者是民族唱法,都是有一些通用的聲樂技巧的,通過學習這些唱法來豐富本身的音色。那么,如何修飾自己的聲音呢?讓自己的聲音變得有感染力,更好聽,我們可以從下幾點來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。
學會用氣息歌唱
帕瓦羅蒂說過“誰掌握了呼吸,誰就掌握的歌唱”,其實可能在很多人聽來覺得很玄妙,可能會有人說學跑步的和練瑜伽的都會運用氣息,那不是都會歌唱,當然,這兩個東西是不能相提并論的,聲樂上所運用的氣息和練體育所運用的氣息的著力點是不一樣的。大家都知道飽滿的氣息可以支撐我們唱高音毫不費力,使聲音更加通透,但其實所謂的“用氣息歌唱”不單單指的是氣息,其實更講究一種“氣聲配合”的模式,也就是聲音與氣息的相互配合,聲斷氣不斷,氣息主動,聲音被動。
找到自己的舒適音區(qū)
每個人學唱歌都應該了解自己的音域范圍,感受自己是唱低音區(qū)舒服,還是中音區(qū)或者高音區(qū),哪個音域唱起來最舒服,從而根據(jù)這個音域的范圍尋找適合自己的音樂作品,就好比你不能讓女中音或者男高音唱女高音或男高音的作品,這樣就會顯得特別的吃力,作品也不能很好的演繹出來。
學會運用共鳴腔體歌唱
共鳴腔體分為頭腔共鳴、胸腔共鳴、鼻咽腔共鳴。唱歌注意用技巧,聲音要感覺是從大牙后上方然后從頭頂甩出去的,感覺聲音集中在頭頂,然后在氣息的推動下,聲音擴散出去,當然一首歌中,不可能全都是假聲,這樣聲音就會顯得美感,這時就需要多用一些胸腔共鳴,嘆氣式唱法,氣息往下沉,聲音唱的實在一些,也就是中聲區(qū)和高聲區(qū)的自然銜接,最后達到一種混合共鳴腔的感覺。
做到歌唱中聲情并茂
也就是歌唱中將聲音的技巧和藝術的表現(xiàn)力有機結(jié)合,情感支配著聲音奏,感情以聲音為寄托,當然這就考驗歌唱者的音樂素養(yǎng)和聲樂技巧,在二度創(chuàng)作中,詮釋作品的的深刻思想,把握好作品中的音色、力度、速度、節(jié)奏、咬字吐字等音樂表現(xiàn)手段。
重慶學唱歌
重慶學唱歌到圖蘭朵聲樂中心,圖蘭朵創(chuàng)辦至今,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,老師皆是各大音樂學院畢業(yè),教學經(jīng)驗豐富,小孩子專屬的童聲唱法教學,成人專屬的成人聲樂,通俗唱法、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,結(jié)合圖蘭朵半專業(yè)化設施設備(KTV歌唱訓練系統(tǒng)、多媒體系統(tǒng)、話筒、音響、錄音棚等)為學員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!